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在日前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为2017年新当选的外籍院士颁发证书。多位国际科技“大咖”接过院士证书的情景,为院士大会增添了不少“国际范儿”。
近年来,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琳、麻省理工学院校长雷欧·拉斐尔·莱夫等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声望和影响力的外国专家,相继加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队伍。他们有的为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添砖加瓦,有的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有的则成为我国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使者。
外籍院士越来越多,是我国扩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不断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一个缩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逐渐成为知名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许多国际同行参与其中,正在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问题贡献智慧和方案。与此同时,国家科技计划也向更多的外籍科学家敞开怀抱。2017年底发布的《科技部关于推进外籍科学家深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指导意见》就提出,推进外籍科学家深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战略咨询、项目管理、研究开发、验收评价等工作。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走向世界科技舞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有50多位院士在70多个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理事等重要职务。他们在为国际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科技合作越来越深入,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国际间科技创新资源的互补共享,更好地整合优化全球科技资源和要素,还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降低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从世界上看,主要的科技创新高地,往往也是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学术交流活跃的地方。
习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不仅在于硬件投入、政策红利网络科技,更有赖于科研环境的优化和科技实力的提升。受邀担任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维特里希在回答“为什么选择中国”时就表示,“中国科研环境越来越好,我没有理由不选择中国。”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才能更好对接国际创新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让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范儿”更浓。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4日 20 版)(责编:王吉全、曹昆)